当前位置: 聚焦 > 详情
雅·集 | 抬头闻喜,东方文化里的那些“龙”
2023-02-21 03:12:38    东方证券

龙,为鳞虫之长,

自古便是人们崇拜的精神图腾,


【资料图】

蕴藏着万民祥瑞的愿望

当然,也在生活中留下了它的影子!

雕龙画壁,盘踞屋脊

龙,同样也是古代建筑界的宠儿。

故宫建筑群的屋脊之上,多以吻形的龙为造型,被称为“鸱吻”。装饰表面为龙纹鳞甲,张口吞住正脊,背部插一柄宝剑,有驱凶辟邪、辟除火灾之意。除了美观,龙吻还是衔接垂脊与正脊的重要物件,起到密封、防雨等作用。

【清·九龙壁】

而古代建筑上遮挡建筑檐头的“瓦当”,也盛极一时。汉代时,常用青龙纹瓦当与白虎、朱雀与玄武相配,立于四方的殿阁之上,防水的同时增强了建筑的精致度与美观度。此外,“金龙和玺彩画”多用于养心殿与乾清宫的建筑上、“九龙壁” 常见于宫殿正门、法雨禅寺的“九龙藻井”也是一绝!龙元素的运用,让古建筑多了分肃穆与庄严。 龙纹瓷器,熠熠生辉

在瓷器上绘龙纹的历史,最早可追溯至两千年前。

五代时期,龙纹多为装饰,刻画于瓶身,手法精致、苍劲有力。随着文化的传播交流,制瓷的手法也得到了“升级”。隋唐时期出现了特殊的龙耳瓶,瓶耳做龙形、龙头衔瓶口,略显异域风情。至元代,瓷器发展步入高峰,青花龙纹成为了典型中的典型。与宋金时期略显粗壮的造型相比,元代的龙纹体态更为轻盈,双目凸出、体态矫健,更显威猛气势。

左上:【唐·白釉双龙耳瓶】

右上:【元·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】

下:【明·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】

龙飞凤舞,传承千年

都说汉字的演变,就像一部人类的发展史。

早期,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,“龙”字与龙形十分相近,有四足、麟纹、巨口和长尾,一显尊荣形象。到了汉代,简帛中的龙字写法逐渐发生变化,经历了抽象化的探索后,演变成了一直沿用至今的繁体“龍”。数千年来,无论“龙”字如何变化,历代书法家笔下的它依然苍劲有力、潇洒自在。这个见证了东方文明千年发展的精神图腾,也依然高贵神圣、熠熠生辉!

【甲骨文“龙”字的变化】

左上:【王羲之书龙保帖】

右上:【米芾书天马赋】

左下:【张旭书古诗四帖】

右下:【颜真卿书颜惟贞家庙碑】

(以上图片来源自故宫博物院官网)

重要声明:以上内容是基于目前已公开的资讯、信息进行摘录、汇编或撰写,东方证券力求但不保证所有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可靠性。任何情况下,所载信息、意见或观点等均不能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和投资建议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
关键词: 熠熠生辉 异域风情 盛极一时

上一篇:一塌糊涂的意思的读法|天天新要闻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最新资讯